在土耳其和伊拉克緊張局勢成為市場焦點之前,美國石油庫存下降一直是推動油價走高的因素。但美國能源部10月17日公布的庫存數據顯示,上周原油和汽油庫存增長高于預期。包括取暖油和柴油的餾分油庫存也有所增加,與分析師的預期正好相反。
石油庫存增加以及有關第三季度末和第四季度初美國經濟增長放緩的說法引發了隔夜原油市場的一輪獲利回吐。
美國和其他主要消費國的原油庫存一旦高企,通常會推低原油價格。而眼下,由于未來原油供應存在的不確定性超過了其他所有擔憂的影響,高油價和高庫存現象并存。一方面,原油期貨價格10月17日盤中一度創出每桶89美元歷史新高;另一方面,美國政府數據顯示,最近一周原油庫存增加180萬桶,仍高于五年平均水平。
盡管歐佩克(OPEC)的閑置產能預計將在未來數月內增加,但實際上歐佩克已經竭盡全力,因此,隨著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的升溫以及油價觸及紀錄新高,閑置產能方面可以提供的緩沖作用微不足道。
市場人士似乎對未來供應能否保證以及能否持續越來越感到擔憂,后者則顯得更為重要。
據國際能源署估算,目前歐佩克成員國的閑置產能為每日330萬桶,相比之下,其9月份日產量為3066萬桶。盡管未來數月將有新的油田投產,但由于歐佩克將從11月1日起將日產量提高50萬桶,因此,國際能源署估計2008年底前日閑置產能僅會增加160萬桶。
產油國在擴大產能方面的進展緩慢,需求從2004年開始飛速增長(尤其是來自中國的需求),原油供應在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極度吃緊。當時歐佩克幕后領導者―――沙特阿拉伯宣布增產以試圖使疾馳的油價回到每桶40美元時,市場關注的重點并非原油供應的增加,而是稀缺的閑置產能。
原油行業的指導方針發生了根本性轉變,已經從過去的“及時收緊庫存”轉變為“適時建立庫存”。從本質上講,原油市場步入了高庫存、高油價的時代。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