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際油價于本周二站上近7個月高點的背景下,中國上個月的原油進口量也創下了去年3月以來的新高。
海關總署周四公布的數據顯示,5月份,中國原油進口量達到1709萬噸,這也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二高進口量。專家表示,中國原油進口量再次走高,不排除中國原油買家有追漲心理,同時并不能依此推斷中國經濟已經復蘇。
“不理解。”對于這一數字,中石化公司一位資深專家在接受CBN記者電話采訪時直言。中石化是中國目前最大的原油進口公司。
中國石油和化工協會信息部副主任祝昉則提醒說,所有的原油進口數據都有2至3個月的延遲期,即由于中國的原油主要從西非、中東進口,進口原油從具體下訂單,到生產、裝船、運輸直至最后到岸,大約需要2至3個月的時間。
換句話說,5月份的原油進口,其實是在今年2、3月份國際原油價格相對較低時作出的決策。祝昉表示,近3個月來,中國的原油進口量一直較高,均與此有關。海關的數據顯示,3月以來,中國的單月原油進口量一直維持在1600萬噸以上,屬較高水平。
在本月初國務院新聞辦的一場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能源局曾公開表示,中國利用國際油價偏低收儲國際原油,平均收購價為58美元/桶。
祝昉還透露,在經歷數月的去庫存之后,中國油企重新獲得儲備石油的庫存,也是原油進口量增加的原因之一。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員童莉霞則認為,不排除中國石油買家在國際油價走高之后,出現“追漲”心理。
“在今年年初時,很少人能預測到石油價格會這么快又漲回來,所以并不急于到海外買油。”童莉霞說,最近幾個月,國際油價逐漸攀升,使得海外購油投機盈利成為可能。
上述中石化專家提醒說,無需對當下的高油價過分在意,“美元貶值是這輪國際油價上漲的主要原因,現在的每桶70多美元,還不如原來的60美元值呢。”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國際能源署(IEA)昨日公布的最新月度報告中,9個月來首次認為今年全球的石油需求將出現正增長。盡管IEA在其報告中已經強調,該預測并不意味著全球的經濟將出現復蘇,但這或為國際油價再度走高作了鋪墊。
要知道,本周二,美國能源情報署(EIA)將2009年全球石油需求由5月的8367萬桶/日微調1萬桶至8368萬桶/日后,即引發原油期貨市場的大幅反彈。
但原油價格的提升,中國原油進口量增加,并不能說明世界乃至中國的經濟開始復蘇。接受CBN記者采訪的多位專家均認為,中國的能源需求并未明顯上升。
“近段時間來,中國的化工產品價格雖然有所提升,但這并非是由需求所拉動,而是因為國際油價升高傳導過來的。”童莉霞說。
在上述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也認為,最近一段時間油價過快上漲,已經說明有些游資又進入到了油市,因為在今年上半年對原油的進口中,有相當部分是有些國家看到油價比較低,在增加自己的收儲,并不是在實際消耗原油。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