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報道援引高盛報告稱:“不要將目前能源領域的麻煩等同于次貸危機。”
高盛的全球信貸策略部門負責人Charles Himmelberg領頭撰寫的報告指出,有四大原因讓本次的能源債問題不同于2007年次貸危機。
首先,高盛認為此次的債務規模不大。2007年次貸危機時的問題規模更大。2002年到2007年之間,抵押貸款債務累計到5萬億美元。而2006年到2014年之間,石油和天然氣領域的債務僅為1.5萬億美元。次級抵押貸款在2007年達到了8000億美元,而到今天能源領域相關的高收益債券則為3000億美元。
第二個原因是油價的下跌并不是沒有被預測到的。考慮到油價過去的走勢,近期油價的跌幅雖然顯著,但并不是想不到的。
第三,油價的波動性本質讓能源債的杠桿沒有那么高。次貸危機中,市場對住房抵押貸款債券的杠桿容忍度很高,因此房貸的損失被視作是很難預測到。相比之下,在能源產業,油價一向具有波動性,這是眾所周知,這就讓發行人不會讓杠桿達到同樣的程度或復雜度。
第四,現在的銀行資產負債表較2007年和2008年時更加健康,對能源債的風險敞口也更小。銀行資產負債表對能源債的風險敞口遠遠小于2007年時候銀行次貸危機時。2007年,住房抵押貸款和住房抵押貸款證券達到美國銀行貸款規模的23%,而現在,能源領域的商業貸款占所有銀行貸款規模的2.5%。
對能源領域的債務安全擔憂自2016年開始持續蔓延金融市場,并成為其表現不佳的一個關鍵原因,投資者擔心銀行對能源相關的損失沒有準備。
年初至2月初,有關資本化和貸款品質的擔憂拉動歐洲銀行股價下跌約18%,其中一些銀行股價已經跌回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的水平。瑞士信貸股價大幅下挫11%,創24年新低,德意志銀行股價下滑至2009年水平,桑德談銀行和西班牙對外銀行以及意大利聯合信貸銀行股價也紛紛將至上次金融危機期間水平。
標普50指數銀行股板塊今年來累計下跌18%,跑輸指數整體跌幅。2月初美國銀行,花旗集團和富國銀行都短線觸及52周低位。
此外多家銀行增加了對能源債的壞賬撥備。今年一季度摩根大通將因為能源損失再增加6億美元壞賬撥備,去年年底摩根大通已經為能源損失設立了10.35億美元壞賬撥備。1月份,路透報道稱,富國銀行為石油和天然氣行業貸款特地撥出120億美元的儲備專門填補呆賬壞賬等損失。
今年年初,摩根士丹利指出,歐洲銀行業面臨重大的風險。對那些風險敞口最大的銀行來說,3%-10%的儲備建設將會占到銀行有形資產賬面價值的60%-160%。
今年,MSCI World/Financials指數下降了14%, 而MSCI世界指數下降了7%。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