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西安交通大學儲能科學與工程專業發布會暨“儲能科學與工程”專業建設、科技創新、產教融合高端論壇在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隆重召開,思安新能源作為陜西省唯一本地企業受邀出席。
2020年1月,教育部、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了《儲能技術專業學科發展行動計劃》(2020-2024)。西安交通大學迅速響應國家能源發展重大需求,通過構建基礎理論與工程應用交叉多學科,完善儲能技術學科專業宏觀布局;深化多學科人才交叉培養,為儲能事業發展提供人才保障;加強產教融合創新平臺建設,推動人才培養與產業發展有機結合;加強儲能技術專業條件建設,完善產教融合支撐體系,支撐儲能產業發展。
在上午舉行的儲能科學與工程專業發布會上,西安交通大學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一級巡視員宋毅、國家能源局科技司副司長劉亞芳、陜西省教育廳副廳長劉建林等領導及國內儲能行業代表的見證下,重磅發布了獲教育部批準新增設的全國首個儲能科學與工程專業。該專業由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級教學名師何雅玲教授擔任專業負責人。
西安交通大學校長王樹國在致辭中介紹了儲能專業學科設立的過程,他表示,在第四次工業革命時代,企業從來都沒有像現在這樣注重對新技術的探索和開發,研究和實踐,大學與企業,社會將深度融合,共同進行科技創新與實踐。期待更多企業和高校聯合各自優勢,推動新能源發展,引領能源發展未來。
西安交通大學校長王樹國致辭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一級巡視員宋毅在致辭中表示,西安交通大學作為首個創立儲能的高校,將引領儲熱人才儲備及多學科融合發展的趨勢,并為國家培養優秀儲能人才。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一級巡視員宋毅致辭
國家能源局科技司副司長劉亞芳表示對西安交通大學在中國科技發展方面做出的重大貢獻表示崇敬。她認為儲能技術作為能源時空轉換的技術,可顯著提高可再生能源占比,期待儲熱技術百花齊放。發言最后,劉司長提出了四點建議:堅持需求導向,通過技術創新,降低綜合成本;加強校企研究,加強成果轉化,促進產業技術深度融合;促進學科融合,提升國家核心競爭力;打造高水平技術、實驗平臺,培養綜合型人才。
國家能源局科技司副司長劉亞芳致辭
儲能科學與工程專業負責人何雅玲院士詳細介紹了儲能專業創辦背景、意義及未來發展思考。何院士在報告中指出,儲能專業實施由六大學科交叉,與企業協調,采用國際前沿引領的“通專融合”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新模式。注重人才選拔與培養,注重跨學科融合,強調學以致用,注重實際操作,西安交通大學將努力將該學科建設成國際一流專業。
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級教學名師何雅玲教授發言
發布會上,思安新能源與國家電網公司等多家企業一起,現場簽訂了與西安交通大學聯合共建“儲能科學與工程”專業校企合作協議,思安新能源設計研究院院長王成上臺簽約。
思安新能源設計研究院院長王成上臺簽約
在下午舉辦的“儲能科學與工程”專業建設、科技創新、產教融合高端論壇中,國家電網公司、華能集團和思安新能源等能源領軍企業代表歡聚一堂,共同探討儲能發展大計。
思安新能源研發總工程師段洋發表了“儲熱技術及其應用”主題演講,向與會代表介紹了思安儲熱技術最新研究進展及項目應用案例,并展示了在工業終端蓄熱應用領域的積極探索,贏得了諸多專家和嘉賓的認可和贊賞。
思安新能源研發總工程師段洋發言
思安新能源與西安交通大學多年來廣泛開展產學研合作,2010年雙方掛牌成立了“思安交大能源利用技術研發中心”、“研究生實習與科研基地”,在能源清潔化、能源數字化、特別是儲熱領域的合作均取得突出的成果。思安新能源近年來進軍儲能領域,已具備完整的從產品研發到產業化能力。公司與西安交通大學何雅玲院士團隊共同研發的高性能儲熱產品,已在太陽能光熱、多能互補、智能微網、智慧能源等多個領域率先實現商品化應用,項目的實際運行積累,對于整個儲熱行業技術創新、行業發展能夠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作用。
本次思安新能源與西安交大的簽約,標志著雙方合作的進一步深化,未來雙方將開展聯合共建“雙師型”教學團隊、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儲能科學與技術”實驗實踐平臺等多項合作,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共同推動儲能技術進步,培養高端儲能人才,推動整個行業快速高質量發展。
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油化工精神,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宣傳國家石油化工政策,推廣石油化工企業品牌和產品,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