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月10日,EIA公布了最新的《短期能源展望》,報告預計,由于美國經濟有望在2010年復蘇,因此,2009年WTI原油平均價格預計在43美元/桶,而到了2010年,該價格將上升至55美元/桶,并且預測值與上月保持一致。另外,報告中還特別提到,非原油液態烴產量的增加以及對OPEC原油低需求的結合,再加上一些OPEC成員國產能的擴張,意味著在未來兩年剩余產能將急劇增加。預計2009年OPEC日均剩余產能為430萬桶,到了2010年底將超過500萬桶。與之形成對比的是,在過去5年OPEC日均剩余產能只有100至200萬桶。
剩余產能的缺少,是導致2008年上半年油價大幅上漲的主要因素。如果OPEC在未來兩年握有400至500萬桶的日均剩余產能,那么有助于穩定全球石油市場,并緩解由于供應中斷導致的價格波動。因此,這也表明未來兩年內國際原油價格大幅上漲的可能性非常低。
影響原油未來走勢的最主要因素,莫過于全球宏觀經濟的持續動蕩,并由此引發的諸如:需求下降、庫存增加、煉廠開工率下降等等因素,歸根結底源頭依然是整個宏觀經濟。
EIA同時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月13日當周,因進口下滑且煉廠需求微幅增加,美國原油庫存意外減少,這是過去八周以來首見,美國商業原油庫存下降20萬桶,至3.506億桶,然而,之前七周的連續上漲導致美國商業庫存逼近近10余年來的新高。同時,作為紐約商業交易所(NYMEX)原油交割地的庫欣地區,原油庫存也在不斷地增加,達到了近3500萬桶,而剩余的庫容已經非常有限,這也創出了EIA公布庫欣庫存以來的歷史新高。
總之,導致原油期價低迷表現的因素依然存在。并且,近期有消息稱,隨著金融風暴的深入,東歐國家的經濟以及金融體系面臨著嚴峻的考驗,一旦這些國家的經濟出現崩盤,那么將進一步拖累本身就已經十分脆弱的西歐銀行體系,進而對歐盟主要成員國的經濟造成嚴重的打擊,新一輪的金融風暴或將出現。因此,就目前情況來看,全球經濟仍處在不穩定當中,石油需求短期內不會有所恢復,而高企的美國原油庫存也是壓在國際油價頭上的另一座大山,這些因素都將導致油價繼續在低位徘徊,短期內出現反轉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剩余產能的缺少,是導致2008年上半年油價大幅上漲的主要因素。如果OPEC在未來兩年握有400至500萬桶的日均剩余產能,那么有助于穩定全球石油市場,并緩解由于供應中斷導致的價格波動。因此,這也表明未來兩年內國際原油價格大幅上漲的可能性非常低。
影響原油未來走勢的最主要因素,莫過于全球宏觀經濟的持續動蕩,并由此引發的諸如:需求下降、庫存增加、煉廠開工率下降等等因素,歸根結底源頭依然是整個宏觀經濟。
EIA同時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月13日當周,因進口下滑且煉廠需求微幅增加,美國原油庫存意外減少,這是過去八周以來首見,美國商業原油庫存下降20萬桶,至3.506億桶,然而,之前七周的連續上漲導致美國商業庫存逼近近10余年來的新高。同時,作為紐約商業交易所(NYMEX)原油交割地的庫欣地區,原油庫存也在不斷地增加,達到了近3500萬桶,而剩余的庫容已經非常有限,這也創出了EIA公布庫欣庫存以來的歷史新高。
總之,導致原油期價低迷表現的因素依然存在。并且,近期有消息稱,隨著金融風暴的深入,東歐國家的經濟以及金融體系面臨著嚴峻的考驗,一旦這些國家的經濟出現崩盤,那么將進一步拖累本身就已經十分脆弱的西歐銀行體系,進而對歐盟主要成員國的經濟造成嚴重的打擊,新一輪的金融風暴或將出現。因此,就目前情況來看,全球經濟仍處在不穩定當中,石油需求短期內不會有所恢復,而高企的美國原油庫存也是壓在國際油價頭上的另一座大山,這些因素都將導致油價繼續在低位徘徊,短期內出現反轉的可能性微乎其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