螢石是氟化工行業的重要原料,尤其對氟硅新材料和新能源等高科技產業具有重要的支撐作用。
由于國內過度開采螢石,造成環境治理非常困難。為保護資源和環境,自新世紀以來我國采取了出口配額、提高出口關稅稅率等一系列措施來控制螢石及其初級產品氫氟酸的出口。其中,從2006年7月1日起取消氫氟酸的出口退稅,2007年對氫氟酸出口加征10%的暫定關稅,2008年再將氫氟酸的出口暫定關稅提高到15%,2009年我國增加了氟化物等資源性產品的出口暫定稅率,除氫氟酸外螢石的暫定出口稅率也達到15%。此次歐美針對我國限制螢石出口的申訴,亦正是針對國內實施的這一系列政策措施。
在中國氟硅有機材料工業協會秘書長梅勝放看來,我國出臺這些政策是合情合理的,跟世貿組織框架內的貿易規則沒有沖突,我國政府對歐美申訴提出的“保護資源,保護環境”的回應也是完全站得住腳的。況且,美國與螢石資源豐富的墨西哥相鄰,具備螢石的成礦條件,但美國至今沒有公布本國的資源情況,其螢石資源的有無多寡仍不為世人所知。光從這一點,就可見美國的指責很無理,其外貿政策是秉持雙重標準的。
據梅勝放介紹,中國是世界上螢石資源豐富的國家之一,螢石儲量僅次于南非和墨西哥。但我國高品位螢石礦比例小,共生礦多,多年開采使得國內螢石富礦日趨減少。由于長期對螢石資源的無序濫采和大規模出口,我國螢石資源的可持續利用面臨日益嚴峻的威脅。
螢石是我國傳統的優勢出口資源之一,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我國每年出口的螢石達到130萬噸左右,長期占國際市場半壁江山以上。由于出口量較大,國內螢石為追求產量存在濫采現象,對資源環境破壞極為嚴重。為此,近年來國家加強了對螢石出口的控制,不斷整頓采礦秩序,將螢石出口納入配額管理,對出口配額招標制度進行改革,將螢石列入加工貿易禁止類商品目錄,同時逐步提高了螢石出口的關稅稅率,對螢石資源出口的監管力度不斷加大。
盡管通過一系列措施,我國螢石出口量逐年遞減約10%,到2008年螢石出口量降至50萬噸左右,但螢石變相的出口方式卻迅速抬頭。據了解,近年來一些外資企業在國內設廠,利用我國的螢石資源生產低附加值的初級產品氫氟酸再出口,“合法地”避開了我國對螢石資源出口的管制政策。生產1噸氫氟酸需要5噸原礦螢石,如此一來,近些年雖然國內螢石的出口逐年下降,但出口的氫氟酸每年折合的螢石產量超過30萬噸,再加上猖獗的走私貿易(每年至少20萬噸),幾項加起來,每年流出國門的螢石資源量仍然接近130萬噸,與螢石出口峰值時期的上世紀90年代相比相差無幾。可以說,我國多年來采取的一系列保護螢石資源的政策,其效果在一系列變相出口面前大打折扣。
我國螢石資源的傳統產地是江西、浙江、福建、安徽4省。浙江金華、衢州等地的氟化工企業呼吁,國家在嚴格控制螢石礦開采和出口的同時,有必要對氫氟酸產品出口實行嚴格的總量控制,限制外資企業在國內新建氫氟酸等初級螢石產品工廠,逐步減少初級氟化工產品的出口,避免資源的變相流失。國內氫氟酸產能已經嚴重過剩,外資企業這種“曲線”掠奪的方式不僅加劇了螢石資源的流失,而且氫氟酸生產過程中難以避免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的問題,增加了我國節能和環保的壓力。
梅勝放認為,中國靠賣資源的時代已經過去,在進一步加大對螢石和氫氟酸的出口監管力度的同時,要實現螢石資源的可持續開發利用,當務之急是要對氟化工產品結構進行調整,鼓勵開發氟硅高新材料和高端含氟精細化學品等氟化工下游產品,延伸產業鏈,促進氟化工產業向高端和精細化發展,擴大高附加值含氟聚合物的出口;提高工藝技術水平,提升產品競爭力。只有這樣,才能有效保護和高效利用好有限的螢石資源。
浙江衢化氟化學有限公司總工陳科峰等業內專家也支持這樣的觀點。梅勝放同時強調,對于氟化工企業來說,搞精細化工要將重心放在特色和專長上,要把某一個特定的領域做精做深。
氟化工產業是我國重點鼓勵發展的高新技術產業。據介紹,目前螢石在技術發達國家用于氟化工的比例達到50%以上,美國更是在80%左右,而我國只有30%左右,而且產品的附加值比較低。
另據專家介紹,隨著中國氟化工業的大規模發展,到2010年,螢石粉的需求總量將達到200萬噸,到2015年,需求量將要達到240萬噸,到2020 年,需求量將達到260萬噸。而政府統計數據顯示,國內螢石需求總量將遠遠高于中國螢石礦藏保有量,我國自身氟化工的發展對螢石資源的需求量很大,保護和高效利用好寶貴的螢石資源意義將與日俱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