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舉行的2010年廣州理財金融博覽會上,記者于展會現場獲悉,于2009年12月21日在天津渤海商品交易所上市的原油現貨連續交易品種上市后,周成交量平均上漲約七成,交投火爆。交易所網站的數據顯示,截至上周五,該品種日成交量穩定維持在45000手左右。
事實上,上市初期,原油現貨連續交易并不為業界看好。有評論認為,目前中國僅僅中石油等五六家機構擁有原油進口權,不具備現貨交割的條件,如果現貨交易所無法實現大量的現貨交易,其投機性將令人擔憂。
但數月之中,成交量卻出現了變化,原油現貨連續交易品種每周成交量平均上漲約七成。“盡管現貨交割無法保證,但中國數以千計的原油上游加工企業以及下游的生產企業存在著大量的套期保值需求,從衡量交易品種成功與否的重要指標———成交量上來看,原油現貨連續交易取得了成功。”渤海商品交易所會員單位上海展程投資有限公司相關業務負責人劉瑤向記者表示。
渤海商品交易所董事長閻東升此前表示,要將這一交易品種打造為一個價格發現平臺。他稱, “我國是第二大石油消費國和石油進口國,中國企業在世界上的原油貿易份額很大,影響舉足輕重;同時我國又是全球最大的焦炭生產國、消費國和出口國,因此原油上市交易是謀求國家能源安全和搶奪國際定價權的需要。”
如果一個國內原油需求方需要以套保交易對沖成本風險,那么在全國的交易所中,共可找到三個與“油”相關的交易品種———只不過上海期交所的燃料油期貨并不能完全對沖原油風險,而去年12月1日上海石油交易所推出的首個石油化工產品連續現貨交易平臺,試水的仍是燃料油品種,真正的原油合約,可謂“獨此一家”。
除企業套保外,從投機者的參與積極性上來說,該品種也具有明顯的橫向比較優勢。
其一,目前每噸原油的價格大約在4800元左右,根據商品交易所的交易規則,按20%的保證金計算,1手原油的保證金只需960元,門檻較低。
其二,原油現貨連續交易開有夜市,除上午和下午兩個正常交易時間段外,還開設晚七點到次日凌晨三點的新交易時段。開設夜市并非單純地延長交易時間那么簡單,展程投資策略分析師鄭楠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夜市其實降低了交易風險。”有過期貨交易經驗的投資者知道,同一個交易品種,外盤要比國內的期貨盤好做,原因在于由于外盤隔夜交易,經常出現意外的利多或利空,導致國內盤在早盤留下巨大的“跳空缺口”。而這些缺口在保證金交易制度下,常常成為“爆倉”的元兇———只要早盤跳空方向與投資者隔夜建立倉位相反,且幅度大于保證金比率,就會“爆倉”。
“開設夜盤,一是使現貨交易價格緊跟外盤,二是不容易在K線上留下跳空缺口,不易爆倉。”鄭楠稱。記者順著他手指的方向看去,看到的果然是一幅與國內其他期貨交易品種相比,K線相對連貫的價格走勢圖。
也有期貨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目前國內看好能源價格走勢的投資者眾多,但卻苦于缺乏渠道———買油田沒有資金實力,也難以消化;買石油類股票要承擔公司管理風險,且對石油石化類個股市場印象向來不佳,而能源合約或許是一個較好的投資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