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昨天采訪多家鋼鐵企業了解到,本月初澳大利亞力拓與必和必拓,以及巴西淡水河谷這三大礦山向中國部分鋼廠推行月度定價貿易模式,部分鋼廠已經簽訂了這一月度有效的短期鐵礦石供應合同。
對此,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秘書長單尚華表示,這只是權宜之計,并不意味著中國鋼企接受了三大礦山的要求。今年4月三大礦山剛剛摒棄了年度長協貿易模式,更替為季度定價模式,中國鋼企迄今沒有接受這一要求,但為了保障鐵礦石供應,簽訂了一些臨時供應合同。
昨天,中國最大的民營鋼鐵企業沙鋼集團高層告訴記者,必和必拓與力拓在本月初開始向內地鋼鐵企業提出月度定價方式;不過,沙鋼并沒有接到正式通知。目前,沙鋼的鐵礦石主要通過臨時季度定價模式和現貨定價模式來購買。
然而,對全部依靠現貨定價模式采購鐵礦石的部分鋼廠來說,月度定價模式更具優勢,無論是從價格水平上,還是穩定性來說。記者了解到,部分中國鋼企接受了三大礦山提出的月度定價貿易模式。
多家鋼鐵企業內部人士擔憂,三大礦山步步緊逼,此時推行月度定價貿易模式已經將三大礦山的意圖暴露無遺,他們要推行季度定價或者月度定價貿易模式并非根本目的,不過是為其終極目標——現貨價做鋪路石,這也是中國鋼企不接受季度定價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