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8日一早,塔里木油田牙哈104井采油工阿布里克木·阿布地熱木的妻子抱著女兒,頂著寒風,站在家門口,等候巡線歸來的丈夫。
阿布里克木·阿布地熱木說,像這樣一家三口在一起的幸福場景,只有在他每隔10天巡檢完牙哈104井至牙哈一轉油站13公里管線途經家門時,還得碰上妻子休息時才能享有。
阿布里克木·阿布地熱木獨守牙哈104井的12年間,與家人團聚的日子加起來不超過100天。
阿布里克木·阿布地熱木說:“從小就看著穿紅衣服的石油人從自家門前過往,夢想有一天也成為一名石油人。”1999年10月15日, 18歲的他終于圓夢了,成為一名長年工作在塔里木油田牙哈104井的采油工。這一盯就是12年。牙哈104井已由自噴井變為靠電泵吸抽的高含水井,三個人的守護也變成一個人的獨守。阿布里克木·阿布地熱木也從青年日漸步入而立之年。
牙哈104區塊遠離東河油田,生活用水要定時供應。阿布里克木·阿布地熱木說,他家就在距井場不到一公里的路邊,他讓自己的父親駕著毛驢車每隔一天送來生活用水。
牙哈104區塊“嫁接”的是地方電網,難免因春檢等非可控因素出現拉閘限電的現象。在拉閘停電的日子里,大功率柴油發電機便派上了用場。發電機徹夜轟鳴的馬達聲,時常打破鄉村寂靜的夜晚,也打擾到距井場不足50米的當地維吾爾族村民的夢鄉。村民們聯合到井場值班室理論,要求立即關停發電機。阿布里克木·阿布地熱木首先從“勸降”自家親戚入手,一邊勸說上門的村民回家,一邊及時向油田相關部門匯報情況。很快,通過改良發電機消聲器,優選發電機擺放位置,村里又恢復了往日的寧靜。
阿布里克木·阿布地熱木每天第一件事就是巡查管線,一天要4遍,12年如一日。巡線途中,他也不忘向鄉鄰散發東河油田采油隊制作的親情聯系卡,宣講《管道保護法》,在潛移默化中增強了當地村民保護管道的意識。
一個人獨守一個井場,有時難免孤獨。阿布里克木·阿布地熱木說,孤獨時他就俯身貼耳聽聽管內油氣流動的聲音,想想乖巧的女兒、賢惠的妻子,以及一家三口在一起時的幸福情景。